
党员干部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研讨发言(6篇)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302字)
一、系紧“风纪扣”,莫让“小缺口”溃了“大堤坝”
“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。”__的谆谆告诫,为党员干部划出了防微杜渐的警戒线。小节不纵则大节无亏,细微不守则纲纪难存。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看,量变引起质变是客观规律。作风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就是从小处起、从细节始,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爆发。从小处失守到全盘皆输,表面上看是突变,实质上是日积月累的结果。每一起违纪违法案件的背后,我们都能找到当事人在作风上失守的轨迹。县委办作为县委的“前哨”和“中枢”,更应该在严守_八项规定精神上走在前、作表率。我们要以党章党规为“显微镜”,在“生活圈”“社交圈”中警惕“温水煮蛙”式的围猎,谨防一顿饭、一张卡、一杯酒的“小漏洞”,筑牢廉洁防线。要经常照镜子、正衣冠,把党规党纪内化为习惯、外化为行动。县委办工作人员要以“钉钉子”精神抓早抓小,把学习教育作为“思想体检”,在日常工作中立铁规、严纪律,让“严”的基调贯穿修身立德始终。特别是在公务接待、会议活动、办文办会等环节,要树立精打细算的理念,严格执行各项规定,杜绝铺张浪费、讲排场比阔气现象。_八项规定精神不是简单的“八条规定”,而是体现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决心、自我净化的勇气、自我完善的智慧。唯有从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自己,从一点一滴中养成良好作风,方能筑牢廉洁防线,让作风堤坝固若金汤。
二、勤擦“衣冠镜”,莫让“微特权”成了“离心锁”
“_作风就是_形象。”焦裕禄“不搞特殊化”的誓言,至今仍如明镜,映照_人的精神底色。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,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,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_最大政治优势和最深厚力量源泉。党员干部的作风,是群众观察评价党风的“晴雨表”,是衡量党群关系的“温度计”。当前,个别党员干部存在“微特权”“小官僚”现象,看似“无伤大雅”,实则如同“离心锁”,会隔断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。开展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正是要求党员干部以“我是谁、为了谁、依靠谁”的自省,擦亮克己奉公的初心。在县委办工作中,我们要以“解剖麻雀”的功夫深入基层,从田间地头的“家长里短”中校准为民坐标,把群众口碑作为“作风评分表”。实践中,我们发现当干部深入群众时,作风偏差就会少,干群关系就会好,工作也就能事半功倍。因此,我们要坚持经常下基层,把困难群众冷暖、重点工作进展、基层干部状态牢牢记在心上。同时,要以“刀刃向内”的勇气破除衙门作风,以“马上就办”的效率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用“沾泥土、带露珠”的实绩赢得民心。县委办负责协调的工作涉及各条战线、各个领域,我们要切实当好上情下达、下情上传的桥梁,做到既督促工作推进、又反映基层诉求,让_政策精准落地,让群众的呼声及时上达。唯有始终以“公仆本色”回应人民期待,方能永葆_先进性和纯洁性。这是对_初心使命的坚守,也是对党员干部作风的根本要求。
仅展示1202字,全文共1756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