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材料要抓住哪些“点”来突破“面”?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399字)
「案例1」
最近参加东北某省发展天基农业监测系统的立项报告撰写,对立项必要性这样分析:
(一)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,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。对标的是“粮食安全”。大意是: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,农业基础地位要牢牢坚守。建成天基农业监测系统,对耕地和农产品长势实施监测和产量预估,对管控粮食安全风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。
(二)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,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手段。对标的是“智慧农业”。大意是: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,发展智慧农业是国家大政方针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天基手段在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上正发挥着独特作用,为智慧农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。
(三)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,是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。对标的是“产业发展”。大意是:卫星产业属于“战略新兴产业”,列入国家“新基建”范畴重点扶持发展。将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,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、带动人口就业、打造地区亮点、促进转型升级。
同样,也是三个维度,粮食安全、智慧农业、产业发展,对标的三个“高点”也都是形势和政策。粮食安全,事关国家安全的根本大计,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;智慧农业,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体现,国家已经针对智慧农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;产业发展,更是“新基建”的范畴,是国家下大力重点发展的领域。这样来立项,就显得“师出有名”,对标很齐、挂靠很紧。
二、对准“痒点”,与用户思想“合拍”
机关材料的第一用户,是领导,要么是审批、签发,要么是自己用。常常有这样的情况,写一篇材料,是按领导意图来的,写的也是单位的实际,但领导总觉得,“意思有了,味道不对”,到底缺什么,也说不上来,“个个心里有,就是笔下无”。这种情况,多半是因为不是他想说的话、不是他的思想,写得不充分、不透彻,就好像挠痒痒,没找到“痒点”。要树立用户思维,与用户思想同频、合拍,打通文字到用户的“任督二脉”,让“痒点”变成“爽点”。
仅展示798字,全文共3869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