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乡党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报告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1150字)
(三)建好乡村夜校,凝聚乡村发展合力。借政策、干群、难题、干部、振兴5项关键职责,办好乡村夜校,凝聚发展合力。一是强化政策法规宣传。紧扣_“三农”政策,重点深入细致宣传乡村振兴工作,改变群众接收信息的被动状态,树立其主人翁意识,主动思考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二是融合干群关系。通过乡土话、拉家常、对山歌、跳大三弦等接地气的活动融入群众生活,把枯燥讲解变为群众自主倾听吐露,在第一线收集民情民意,面对面与群众深入协商,实打实地为群众办事,架起党群干群“连心桥”。三是破解基层难题。立足乡彝汉杂居特点,由乡挂点领导带队“一竿子插到底”,切实解决干群联系不紧密、交流不通畅、沟通不及时、服务不到位的瓶颈难题。四是强化基层干部培养。对村组干部进行教育培训,深入学习相关站办政策、知识,提升干部走进群众做思想工作的能力,使其成为基层工作的“万金油”“多面手”。五是助推乡村振兴助推。围绕乡村振兴、人居环境提升、乡村治理、产业发展、民族团结进步等工作,为群众送理论、送技术,让党在基层中的“神经末梢”成为引领党员群众的“神经中枢”,建好乡村振兴“加油站”。
(四)创新做好摆摊接访,源头化解矛盾纠纷。凭借机制、平台等5个方面的创新举措,让摆摊接访成为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利刃。一是机制创新。践行“枫桥”“浦江”经验,实施“三个三”工作机制:坚持“三个主动”(主动告知、主动作为、主动跟进);运用“三个方式”(多层面“走”、多方位“访”、多渠道“解”);实现“三个变化”(变上访为下访、变一元治理为多元共治、变矛盾积累为群众认可)。二是平台创新。集市摆摊打造接访新阵地,利用x村、x村集市,将“信访窗口”搬到农村集市,开展“接访赶集”活动,实现一线接访、一线办理。三是流程创新。主动出击确保诉求快响应。形成从告知到办理再到跟进的高效接访流程,党政领导轮流在集市摆摊接访,迅速回应群众诉求。四是协作创新。多元联动疏通治理堵点,整合乡村组三级调解员力量,组织部门联动访查,安排挂点领导包案,形成多元共治局面。五是成效创新。自开展“摆摊接访”工作以来,累计接访121次975人次,受理涉访问题310起,处置率达100%,实现越级信访零记录,信访积案全面化解。
仅展示930字,全文共258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