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公文写作心得:拟写文章小标题贵在“四先四后”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921字)
三、先有灵感后图整合。
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标题制作的灵感从哪里来?首先,从素材内容来。从上下文中找出事物规律性、思想闪光点,提炼出小标题。其次,从平时积累来。受到相关会议讲话、文件、新闻及文论、古诗词、名言警句中的一字一词一句的启发。第三,从交流探讨来。领导的片言只语、座谈讨论的发言,甚至是QQ群里的聊天,经别人稍加提点,可能立即触发灵感。笔者接到大任务时,比较喜欢“卧思”,就是晚上睡前在床上胡思乱想,往往在半睡半醒之间,灵感从梦中闯进来,进而生发拓展,一组标题基本成型。于是,赶紧爬起来,奋笔疾书,一气呵成。有时是顺手拿起笔记本、文件夹、报纸随意性地翻翻,或者是上网浏览下,经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四、先能达意后求传神。
精练隽永的小标题可以起到醒目提神之功效。然而大拙至美、大道至简。美食大家汪曾祺说故事:“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,规定每人备料做一个菜。王世襄来了,提了一捆葱。他做了一个菜——焖葱,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。”读到此节,心向往之。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席间各位也是见多识广,王世襄能用最简单、最常见的食材独领风骚,平淡之中更显厨神本色。时下,从_到地方都提倡“短、实、新”的文风,鼓励讲大白话、大实话、乡土话,走的是平实、直白、传神的群众路线,这对我们公文写作,特别是标题制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。有的拟稿者喜欢采取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来拟写标题,这个要做到贴切、自然、生动并不容易,是对生活阅历、思维联想和文字驾驭能力的综合考验。比如,我们经常接触的打补丁、格式化、快捷键、重装、拷贝、备份等电脑专业词语,这些可以用到谈学习和修养文章里吗?比如,田径场的赛跑、起跑、提速、跨栏、接力、冲刺,这些词语可以用来谈产业发展吗?比如,曲艺节目常用的吹、拉、弹、唱,这些词语可以用来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吗?还有,身体部位、工艺流程、农民耕种、交通驾驶等等各个领域、各项事物都可以尽情联想发挥,关键是要想得到、用得巧、描得像、扣得紧,不要让人感觉生搬硬套、以文害意。
仅展示855字,全文共175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