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校长新学期致辞:在数字的洪流中锚定教育的灵魂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274字)
通用人工智能的全球化普及让互联网时代的数字洪流更加浩浩汤汤,世界正处于剧变的前夜,AI的奇点在加速来临。面对技术的飞速迭代与数字洪流的冲击,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正在被重新定义。
OpenAI的CEO奥特曼两天前发出预言:到2035年,普通人可能通过AI获得相当于全人类智力总和的智力资源。这意味着什么呢?这可能意味着每一个AI用户都将拥有第二个超级大脑,而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成为知识的能力者。那么我们面临的问题是,既然人类全部已知知识我们都可以轻易获取,那么我们还有必要上学吗?教育的核心问题从“学什么”、“怎么学”,突然回归到了原始的起点,那就是为什么而学。
《人类简史》作者赫拉利认为,“人类具有虚构故事的能力(想象力)”成为超越其他生物的最大原因。基于对幸福生活的本能追求,借助于工具能力和想象能力,经过几万年的演化,人类成为了地球的最高级形态的生物。直到今天,通用人工智能的崛起,让人类第一次感受到了文明主体地位的岌岌可危。
在不同的时代,人类总是扮演着时代的主人角色。在传统的农业时代、工业时代,农业劳动者、工匠、工人阶级是时代的主人,他们是能够“动手”的人;在科技革命和互联网时代,计算机行业、新媒体行业、信息行业成为了时代主人,他们是能够“动脑”的人。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提出:在数字化的人工智能时代,时代的主人将会让位于那些创造情感价值、艺术价值的人,也就是能够“动心”的人。
于是在人人拥有超级大脑的时代,“我们为什么仍然要上学”这个问题也获得了答案。那就是为了避免被人类自己创造的机器所奴役,我们要培养和增强机器人所无法取代的人类优秀品质,培养“人”所独有的优势,例如审美感、同理心、领导力。
仅展示729字,全文共299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