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_、厚植廉洁奉公文化的历史经验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983字)
新中国成立初期,中国_由局部执政转向全面执政,_纪律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。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_第七届_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预料的那样,“因为胜利,党内的骄傲情绪,以功臣自居的情绪,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,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,可能生长。”周恩来同志也担忧“国家大了、官大了,很容易脱离群众。”果不其然,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,就暴露出以刘青山、张子善等人为代表的腐败分子贪图个人奢靡享乐,漠视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,严重损害了_光辉形象。1950年,《__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》指出许多新发展的党员“思想作风极为不纯,还没有来得及给以有计划的教育训练”,而部分曾经为革命作出过贡献的老党员也“发展了严重的命令主义作风,甚至有贪污腐化、政治上堕落颓废、犯法乱纪等极端严重现象发生。”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部分党员背弃入党时的誓言,守不住清正廉洁的底线,忘却_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在公与私之间选择了满足自己的私欲。如果不纠正这些现象,党就会面临执政基础动摇,群众对无产阶级政权的认同度下降等更为根本性的危机。
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届党_领导集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,在反思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盛行的原因中,充分认识到纪律建设对于执政党长期执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。新中国成立前夕,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,提出了“两个务必”的廉洁思想,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这一思想为那些以胜利者姿态自居的党员敲响了警钟,反映出_纪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内部革命,不会因为民主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而止步。毛泽东同志认识到,在纪律建设的各项措施中,厚植廉洁奉公文化是巩固_思想道德建设基础,从根源上拒腐防变,为党员固本培元的根本保障。他指出:“_员在政府工作中,应该是十分廉洁”,“大公无私,积极努力,克己奉公,埋头苦干的精神,才是可尊敬的。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系列纪律建设举措中,廉洁奉公文化始终作为内在贯通因素,体现着中国_的使命追求。以构建廉洁奉公文化为目标,_纪律建设才能深入党员的内心世界与灵魂深处,使其成果不局限于表面,真正起到改造人与重塑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。
仅展示958字,全文共609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