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录用选调生公务员座谈会发言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850字)
二、从“过得去”到“必须好”,精益求精、力求极致,在打磨中锤炼能力
入职之初,我对工作的理解还停留在“完成任务就好”的层面,认为只要不出错就算合格。然而,随着工作深入,我发现这种“过得去”的心态远远不够,尤其是在文稿起草和基层服务这样的核心任务中,只有追求“必须好”,才能真正体现价值。在区委办公室,起草领导讲话是一项既重要又具挑战性的工作。刚开始,我每天忙于会议记录和材料撰写,虽然忙碌却收效甚微。后来,我反思这种状态不可持续,便开始主动钻研提升之道。我尝试将自己的初稿与最终定稿对比,找出逻辑不清、语言生硬等问题,再结合领导意图和会议背景,反复打磨。比如,针对一次经济工作部署会,我先梳理政策要点,再结合区情列出提纲,最后调整语气和篇幅,确保观点精准、表述流畅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我的初稿被采纳的比例逐渐提高,工作信心也随之增强。这让我明白,能力提升并非时间堆砌的结果,而是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钻劲儿。在基层,这种追求卓越的意识同样适用。一次村容村貌整治中,村民提出将废弃空地改造成花田,既美化环境又增加收入。我起初觉得简单修整即可,但深入调研后发现,若结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景观,效果会更好。于是,我与村干部反复商讨方案,最终推动项目落地,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。事实证明,只有从“过得去”转向“必须好”,才能让工作既有“面子”又有“里子”。
三、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众人拾柴”,同心协力、众志成城,在协作中凝聚合力
刚参加工作时,我习惯单打独斗,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解决问题。然而,无论是党办的文稿校对,还是乡镇的防汛抗灾,我逐渐认识到,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只有依靠团队协作和群众支持,才能干成大事。在办公室校对文稿时,面对每年上百万字的工作量,单靠一人难免出错,而严谨是党办的生命线。领导常教导我们:“人无完人,但团队可以弥补不足。”从此,我更加注重与同事的分工协作,大家互相补台、共同把关,确保材料万无一失。这种“一条心”的氛围让我深刻体会到,团结协作不仅是工作需要,更是成长的基石。在基层,这种感悟更加鲜明。去年一次台风来袭,河流水位暴涨,防汛任务艰巨。仅靠我们几名干部远远不够,村里的大喇叭一响,党员群众纷纷上堤,没有一人退缩。连续几天的奋战后,险情解除,大家的疲惫被胜利的喜悦冲散。还有一次村庄绿化项目,因人手不足,村民自发帮忙,甚至一位术后刚恢复的老人也加入其中。他说:“党帮了咱,咱也得出力。”这些经历让我明白,群众不仅是服务的对象,更是工作的伙伴。只有吹响汇集力量的“集结号”,与大家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才能让事业之火越烧越旺。
仅展示1093字,全文共221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