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稿起草交流座谈会发言材料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1301字)
二要想得深,常思想法从何而来。如果说写作是对思维的一次整理,那么文章便是思考的结晶,至少是呈现在纸面上的结晶。因此,提升写作之功的根本在于修炼思维。为什么有些人写起文章来下笔千言,倚马可待,自己写起文章来却是抓耳挠腮,如热锅煎熬。归根结底在于思维能力的差异。思维能力之提升实非一日之功,必有赖于日日精进,必有赖于大量的阅读、广泛的实践和深入的思考。思维能力的提升,自然是多方面的。对于我们写公文来说,最直接有效的应该是提升自己的结构化思维水平。什么是结构化思维?网上有诸多解读,但是归根结底就是告诉我们,在思考一件事情之时,不能角度单一,要有多元角度,比如正反利弊、“六顶思考帽”式思维、“PDCA”循环等。我们只有下意识地去修炼自己的思维能力,不断提升思维深度和宽度,那么下笔之时,思绪才会从八方涌来。即便一时之间遇到了不熟悉的领域,也可依靠常见的思考模型进行多维度分析。掌握了思维方式上的进阶路径,我们所掌握的写作套路便不再只是刻舟求剑式的僵硬套路,而是可以因时而变的智能套路。
三要听得进,常思办法从何而来。我们讲学习,并非只是说“纸上学习”。学得好不好,最终还是要依靠实践来淬炼。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。”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通过理论学习或者书本学习,想法有了,写法也掌握了一些,但如果不加以实践,写出的文章就会不接地气、不够生动,文章就会很“空”,缺乏真正好用可用的办法、干法。这是我们写作中常见的问题。近期因为工作原因,密集到基层调研。当与各条线各岗位一线工作者面对面交谈时,才发现基层管理者思维之活跃、办法之丰富,是我们在办公室里无法想象的。正如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,新任国务院__出席记者会时所指出的:“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,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,高手在民间。”当我们带着想法真正扎根基层,不再走马观花,以求教者和倾听者的心态下沉,真调研,听实情,在熟悉“上情”的基础上沉下去了解“下情”,就能获取真实的一手材料和新鲜案例。如若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、系统集成,是极有可能将民间智慧迭代为高阶打法的。这也许便是某种创新的诞生。
仅展示916字,全文共425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