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公文写作的积累问题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308字)
说到积累,我想起南宋诗人陆游的一句诗,他晚年曾以一个“写材料”“过来人”的深刻洞见告诫儿子:“汝果欲学诗,功夫在诗外。”希望儿子从生活中汲取“写材料”源泉,把功夫下在平时,注重平时积累。
积累是知识里的“存量哲学”和“增量哲学”。对文字工作者来说,学习的强度决定了笔头的“硬度”,在文字之路上,只有久久为功、日积月累,才能持续精进写作,开掘出不竭的源头活水。
民间有句俗话叫,池水经不住慢瓢舀,一个人的知识同样经不住长时间消耗,如果不注重积累,长时间吃“老本”,任你再渊博的知识,随着时间的推移、科学的发展,也有过时或不够用的一天。只有不断学习,往知识的“池子”里加水,才能适应写作需求,随时处于得心应手的状态。
研究表明,不单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衰期,知识也有半衰期,每过一段时间,就会遗忘或过时。据研究,医学知识半衰期是45年,物理学知识半衰期是10年,工程学半衰期是2年,移动互联网时代,知识半衰期甚至发展到0.5-1年。这意味着,你半年前还津津乐道的事情,半年后就已经过时了,今天知道的,明天可能就变了,甚至被证明是错的。
下面,我送给大家几个积累的“锦囊”,你不妨“打开”试试。
1.常态化阅读,从书本中引流写作清泉
对写作来说,阅读是引流写作清泉的最佳“姿势”。没有阅读,知识之源就断了,任凭你“才高八斗”,迟早也会“江郎才尽”。所以,笔者工作中始终带有深深的危机感,每日坚持读书、读报、读文件,就生怕自己“out”了,写不出东西来。
仅展示628字,全文共515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