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青年教师交流会精彩发言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131字)
今天我就分享我成长的三个路径:——“深耕课堂、阶梯攀登、笔耕不辍”。
一、深耕课堂:讲课、讲优质课是专业成长的“磨刀石”
我有两次参加省优质课大奖赛的经历。
我于1999年,也就是参加工作第4年,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赛讲,被推选到省里参加省级优质课大奖赛,这次大赛我获得了一等奖。二十多年,25、26年了,具体的磨课过程已经记不太清,但是我的印象很深刻,当时的参赛还是上一堂完整的课,所有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我们在这里整理好,实验器材和用品打包,当时没有高铁,坐的火车带到省里参加比赛的。
时隔16年,我于2016年,第二次参加省优质赛讲,这时就已经是上15分钟的微课了。虽然时间短了,实验准备只有教师的演示实验,器材不用那么多,带过去也容易地多,但是由于没有学生,反而工具凸显老师的功底,包括语言表达功底、教学设计以及创新亮点等,要求更高了。
两次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的体会是:好课是“磨”出来的,更是“悟”出来的。我总结了参加优质课要把握的三点核心:
一是要重构课堂。优质课大奖赛的课堂,不是一堂普通的常规课堂,要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优选和重构。我是以“学生思维的成长”为核心来重构课堂的。现在的优质课不是看教师的表演,而是看在老师的设计下学生的活动,思维的生长。例如在《气体的实验室制取》这节优质课中,我设计“实验盲盒”,让学生自主选择仪器探究,课堂从“验证结论”变为“发现真理”。
二是用“工匠精神”打磨细节:第一次优质课的经历久远,第二次的经历我印象深刻,一节课我曾修改教学设计23次,临近比赛,我给自己定下的规矩,就是每天讲一遍,在实验室,自己讲,录像,再回看。期间,还请我们的教研员,和几位有经验的老师,当时我记得段校长也来听过,来这里帮我再次修改提升,升华。从一字一词,到一个举止动作,都精心地设计打磨。连板书配色都考虑视觉效果。
仅展示775字,全文共172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