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好公文写作素材的五招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225字)
还有,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。熟知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,刘备死后,诸葛亮先后搞了五次北伐,五次北伐中,第一次把握最大,兵力、将领也最为强盛,但却失败了。
失败的原因,很大程度在用兵失误上,有史学研究者就认为,这次北伐的最大失误在于诸葛亮不仅错失了“子午谷出兵”的奇谋,还用错了人。
当时,魏延主张从子午谷出奇兵,偷袭长安,一举控制潼关和武关天险,进而拿下关中地区,但诸葛亮没有采纳这个建议,主张出祁山走大路。以“事后诸葛亮”的视角看,兵出子午谷与后来邓艾偷袭阴平有异曲同工之妙,如果诸葛亮敢于冒险,也许历史就被改写了。因为刘备死后,蜀军经过诸葛亮几年严格训练,阵容整齐,号令严明,士气正旺,加上那时魏文帝曹丕已死,魏国几乎毫无防备,北伐形势一片大好。
在这样的形势下,尽管诸葛亮从祁山进兵,魏军也是一触即溃,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守将都派人向诸葛亮求降,魏国朝廷惊慌失措。可是,谁知道诸葛亮却用错了人,选了马谡为先锋,偏要把营扎在了山上,犯了兵家大忌,进而被魏将张郃打得大败,只留下“诸葛亮挥泪斩马谡”的历史悲剧。
这里,如果我们以“上帝视角”,把诸葛亮和马谡从历史中抽离出来,当成两位写材料的人,那么你会发现,这两位“作者”手下的素材(兵力)不可谓不多,也有魏延、赵云、姜维这样的猛将,还是没把北伐这篇“文章”写好,问题出在哪里?
就在二位没有用好素材上。首先,“诸葛用兵多谨慎”,没有用好魏延子午谷出奇制胜的建议,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“素材”。其次,在关键地方(街亭)用了不合适的素材(马谡),把一篇重要文章写得稀烂。马谡也有问题,他负责得那一部分最重要,但他却把上好的素材(兵力)都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(山上),这就好比本该放到“经济发展”部分的素材,却拿去论证“生态建设”,结果不仅葬送了北伐这篇大文章,还丢了性命。
仅展示748字,全文共279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