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感悟心得体会1500字
……(开头部分已省略758字)
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广场上,耸立着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和一通刊刻着毛主席手书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的横碑:“山下旌旗在望,山上鼓角相闻。敌军围困万千重,我自岿然不动。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黄洋界上炮声隆,报道敌军宵遁。”这一切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90年前军民团结抗敌,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溃敌军两个团的战斗佳话。
神树香樟
井冈山位于江西、湖南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,四周群峰拱卫,中间沃土平铺,犹如井状,故曰“井冈山”。从1927年10月到1928年12月,毛泽东、朱德、陈毅、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,先后率领部队来到名为“大井”的地方,安营扎寨,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。朱德任军长,毛泽东任党代表,陈毅任政治部主任。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到那里参观,看到他们的住处及办公条件虽然极为简陋,但那里却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指挥中心和“燎原之火种”。
那里最为神奇的是房舍后边的两棵香樟树。1965年5月下旬毛主席重游井冈山时,从未开过花的它们竟然开了花,可是在1976年周恩来、朱德、毛泽东相继离世之际,那两棵树叶子枯萎,枝条凋零,呈死亡状态,那是以无声的语言表达对三位伟人的悲痛、哀悼和怀念。经过好长一段时间,它们才又重新发芽,焕发生机,如今枝繁叶茂,生长旺盛,好似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赞美社会主义新时代。当地老百姓说,那两棵树通人性,重感情,是“神树”。
联系当今正在开展的“传承红色基因、践行初心使命”主题教育活动,作者两年前不远千里随团到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感受,不正是传承红色基因、经受革命洗礼的具体实践嘛。赋诗一首:“井冈山间红旗飘,革命摇篮逐浪高。行道树木喻岗哨,火炬灯柱似燃烧。历史遗迹涌英豪,时代心声凝路标。英姿重走红军道,传承基因看今朝。”
仅展示724字,全文共1468字